来源: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 时间: 09-03
儿童孤独症由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LeoKanner于1943年首先描述。Kanner注意到一批被诊断为儿童精神病的患者,从婴儿时期开始,“天生的不与周围的人建立正常的情感关系”,与环境隔离的,语言异常或根本就没有语言,不寻求拥抱,待人如待物,很少目光接触,行为刻板等,他将这种疾病称为“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”,即现在的儿童孤独症,“孤独症”和“自闭症”同为英文字母autism,的译文。
某位幼儿,男,5岁,该幼儿的家人发现他说话时有一个问题,即别人说什么他说什么。如告诉他“叫阿姨”,他就重复“叫阿姨”。如自己想喝水,却说:“他要喝水”。说话没有语调,节律异常,语气平平淡谈,没有抑扬顿挫、没有感情色彩.在社交活动中不能自由地运用语言,有时类似于机器人说话。该幼儿来本院就诊,诊断为“孤独症”,经过训练后,该幼儿的语言功能较前有所改善。
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是以“Kanner三联征”为核心的,即社会交往障碍、语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。大多数孤独病例起病于出生后l~2年。发病年龄有助于精神分裂症(起病于lO岁以后。)的鉴别,早期与正常儿童不易区分,当出现社交和交流问题时才引起注意。
孤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