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好动≠多动症
来源: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 时间:
08-18
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(ADHD),是一种器质性障碍,有两大主要症状,即注意力障碍,伴有活动过度,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。该病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,学龄期症状明显,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。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。该病在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为3%-5%,以学龄期的男孩患病率比较高,男女之比约为2.5-5.6:1。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指出ADHD是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,需要综合治疗,早期识别有助家庭和学校老师的关注和干预。
多动症的主要表现集中在4个方面,分别是注意力缺陷、活动过度、具有冲动性,以及学习困难。
1、注意力缺陷障碍
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,容易分心、粗心大意、做事拖拉。有的孩子虽然并不特别好动,但听着听着就凝视一处开始走神发呆,这同样也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障碍。
2、活动过度
也就是“多动”了,比如患儿明显的活动增多,过分地不安静,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,在教室里不能静坐,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,或擅自离开教室;有时候还话多、喧闹,爱插嘴,惹是生非。
3、冲动性
做事任性、冲动、易激惹,情绪不稳定,自我控制能力差,行为不考虑后果,容易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,事后不会吸取教训。
4、学习困难
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有关,有的孩子甚至在学龄早期就出现学习困难。但智力水平较高、多动症状较轻的,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。
多动症不仅影响到学习能力,由于孩子性格冲动易激惹,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人际社交,所以一定要尽早接受专业治疗。需要强调的是,家长必须了解到,这其实是一种疾病,并不是孩子故意“不听话”要和你对着干,而是孩子因为这种客观存在的障碍,所以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。因此家长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,配合医生的专业治疗,帮助孩子逐步提高和改善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不少家长对于多动症非常警惕,甚至看到宝宝好动就担心是多动症。其实,有些宝宝先天气质就是比较活泼好动,精力旺盛,这是正常的。而他们和多动症的区别在于,他们的好动症状一般只是在家里调皮捣蛋,且并不比绝大多数同龄人严重,持续时间也未满6个月,因此不会影响到宝宝的学习、人际等社会功能的发挥。如果宝宝符合注意力缺陷和(或)多动-冲动两大类中的大多数症状,且持续时间长,影响了宝宝的学习或人际交往,那就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咨询了。
医师团队
-
王荣 主任医师
王荣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,失眠、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恐惧症、强迫症、心理障碍、躁狂症、精神分裂症、精神障碍、神经衰弱、头晕头痛、神经官能症、植物神经紊乱、人格障碍、躯体化障碍
-
李国兰 精神科主任
李国兰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失眠、双相情感障碍、应激性精神障碍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、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、强迫症、恐惧症、心理障碍、人格障碍
-
吴立侠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吴立侠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、精神分析、催眠技术和正念疗法以及沙盘游戏治疗、绘画分析治疗等系统性多元化咨询方式,从咨询者的心理、身体、精神状态,三效合一进行通过心理评估、心理疏导、心理疗愈、心理支持等全方位疏导
自助挂号
为保证顺利就诊,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务必真实有效。您的个人信息仅供就诊使用,请放心填写。